各院系、附属医院及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我校科研水平,我校决定举办第六期“两江医学前沿”学术报告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名称
“两江医学前沿”论坛——名师讲坛第6期
二、主办单位
万搏科研处
三、承办单位
万搏附属口腔医院
西部数智医疗研究院
四、会议时间和地点
2025年1月15日(星期三)14:00-17:15
万搏袁家岗校区崇医楼二楼学术报告厅
五、其他事项
欢迎我校师生及科技工作者积极参加。请各位参会人员提前15分钟到场,确保会议准时开始。并遵守会议纪律,保持会场秩序。
学时学分:本次学术报告会授予教职工继续教育4学时,授予研究生每场0.4学分,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特此通知。
附件第六期“两江医学前沿”论坛学术报告会会议议程
万搏科研处
2025年1月7日
会议议程
2025年1月15日下午
地点:万搏崇医楼二楼学术报告厅
14:00-14:15 |
开幕式 |
校领导致辞: 李华兵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持人:陈陶 口腔医院副院长 |
14:15-14:45 |
蒋争凡教授 题目:天然免疫与抗感染抗肿瘤 
北京大学生科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领域是“感染-免疫-肿瘤”,以通讯作者在Cell、Immunity、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Cell Research、Molecular Cell和PNAS等发表论文。曾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奖”、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蒋争凡实验室是发现STING蛋白重要功能的三个实验室之一(命名为ERIS),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近发现Mn2+对机体抗感染重要,是cGAS的第二个激活剂,以此为基础发明了可激活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的锰佐剂及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的“锰免疗法”,这些研究为锰离子生理学功能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促进了“金属免疫学”的发生发展及“金属免疫疗法”概念的提出。
|
14:45-15:15 |
鲁林荣教授 题目:Decoding the complicated functions of CD8+ T cells 
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求是特聘教授,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资深研究员。从事免疫细胞发育分化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性治疗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了胸腺T细胞发育、Th细胞分化机制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策略。在国际著名刊物如 Nature Immunology, Immunity, Nature Methods,JEM, PNAS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获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原创探索、重点和专项等项目资助,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现任爱丁堡大学荣誉教授,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免疫细胞分会副会长,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学分会常委委员,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Associate Editor和CMI, Oxford Open Immunology等学术杂志编委。 |
15:15-15:45 |
叶丽林教授 题目:T Cell Memory and Exhaustion 
陆军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副所长。2009于马里兰大学获得免疫学博士,随后在艾默里大学医学院疫苗中心完成博士后研究。 2013年,入职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任教授,副所长。研究方向为T细胞介导的抗病毒及抗肿瘤免疫应答。发现耗竭前体T细胞(Progenitor of exhausted T cell, TPEX)以及引流淋巴结内的肿瘤特异性记忆T细胞(tumor-specific memory CD8+ T cells, TTSM),上述发现重新定义了T细胞耗竭,揭示了PD-1/PD-L1免疫治疗的细胞响应机制,为新型抗肿瘤免疫治疗策略的研发奠定了基础(Nature,2016,Cell,2022)。曾担任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学者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等。 |
15:45-16:15 |
李斌教授 题目:FOXP3+调节性T细胞与抗肿瘤免疫疗法 
上海交大特聘教授、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副所长。 1996年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2001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国家基金委生命学部免疫学杰青,二级研究员、余㵑(Hè)学者、上海交大特聘教授、上海市领军人才。现任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科研副所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生物医药分会会长、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执行副主编等。 |
16:15-16:45 |
靳津教授 题目:炎症应激性代谢物对局部免疫反应的负反馈机制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三院神经免疫与健康长寿研究中心主任。2000-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10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微生物学博士学位。2010-2015年在美国安德尔森癌症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2023年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长聘教授,求是特聘教授。 靳津教授获得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医学专项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的支持。作为子课题组长,主持/参与两项科技部重大研究专项。获得浙江省重大项目和杰出青年基金的支持。 靳津教授曾获得细胞生物学会“青年科学家奖”、浙江省免疫学会 “之江优秀青年学者”奖等。靳津教授目前担任中国细胞学会免疫细胞分会秘书长,中国免疫学会青委会副主委,浙江省免疫学会动物免疫分会副主委。 靳津教授长期从事脑-肠微环境中免疫应答的调控与功能研究。靳津教授已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 Immunity, Cell Metabolism, J Clin Invest, J Exp Med, Nat Commun,J Autoimmun, Sci Adv,ABBS,CMI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 |
16:45-17:15 |
陈兰芬教授 题目:Mechanical force regulates immune functions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长期从事免疫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研究,揭示了Hippo信号通路在自身免疫疾病发生、天然免疫宿主防御、肿瘤炎症微环境重塑及肿瘤发生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调控作用,为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了重要靶点和科学依据;以通讯作者在Cell、Nat Immunol、Cancer Cell、Nat Commun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工作被多个Nat Reviews刊物专题评述,近年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峡联合基金和科技部重点研发子课题等项目。曾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和卢嘉锡优秀导师奖。
|